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彪S著我國發展壯大,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提升基礎科學研究,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的拔尖創新人才。同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基礎教育階段是激發和培育學生創新素養的關鍵時期,對于一所高中學校而言,大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教育生態,是實現“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目標的重要條件。深圳中學在2017年11月提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培養具有中華底蘊和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多年以來,學校堅持開門辦學,融合各種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推進課程改革,構建“一體兩翼”課程模式;協同多方力量,推進不同主體間關聯互動,聚力營造創新教育生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展賦能。
一、從創新企業中汲取創新、創造的文化
深圳擁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創新企業,這些企業都是改革開放之后發展起來的,本身都是創新的成果,有很好的創新文化。深圳中學借助有利的地緣條件和校友優勢,與騰訊、華為、大疆、比亞迪、光啟等著名企業共建11個創新體驗中心,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共建12個創新實驗室。令人自豪的是,騰訊五位創始人中有四位是深圳中學89屆校友。騰訊、光啟、漁民村三家實體都是深圳中學校友主持的企業。
深圳中學每一個創新體驗中心和創新實驗室都有相應的教室和對應的負責人,負責人包括校內和校外導師,日常工作包括常規教學、課程建設、培訓活動、競賽活動、課題探索、教學研究等。豐富多元的平臺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為教師提供了高端的專業發展平臺,而且匯集了各領域的專業人員參與校本課程設計開發,進行學術講座分享,進而培養了師生的學術素養和專業精神。以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新體驗中心為例,該中心旨在打造一個無人機、機器人專業示范性實踐教育平臺,合作培養具有思辨精神、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大疆會選派一些年輕的博士定期到學校指導學生,并開設了數門與科技創新相關的課程。
二、優化課程、社團學術活動,在創新過程中培育創新精神
教育要因材施教。我們秉承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機會的育人理念,搭建多元發展立交橋,構建更有價值、更自主、更高效的“一體兩翼”課程模式,實現按需施教、按需選學,營造人人成才、人盡其才的育人環境。
首先,以整體性課程為“主體”——學校優化傳統學科課程,構建多元化的整體性課程夯實基礎。除了國家規定的必修和選修課程,深圳中學還開設了360余門豐富的校本課程,其中與科創教育有關的有20余門。同時,校本課程的開設也得到很多校友的支持,例如曾開設《數學建?!氛n程的老師是深圳中學97屆畢業生、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獲得者、斯坦福大學博士韓嘉睿;曾開設《快速記憶與智力競賽》課程的老師是深圳中學2017屆畢業生、《最強大腦》的優秀選手梅軒宇,他也是學校最年輕的客座教師。此外,在確保貫徹落實和積極調適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深圳中學開發了以“項目式學習PBL(Project-BasedLearning)”為主要模式,以工程和技術為核心,結合信息、技術、數學、物理、生物、化學、政治等學科的校本系列STEAM課程。
“兩翼”是指社團活動和學術競賽——學校優化傳統教師主導式社團活動,構建“學生自主+學校引導”的社團活動,實現做中學;優化過于關注競爭的競賽活動,開展問題引導、敢于批判、大膽質疑、注重過程的學術活動,讓學生在創新過程中實現創新精神培育。深圳中學有100多個社團,其社員招募、活動開展均由學生自主完成。與科技活動相關的社團有近20個,其中星火創客空間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2014年4月15日,當時中國最小的“創客”,深中初中部胡镕博同學成立了第一個中小學創客社團“深圳中學星火創客空間”,代表著科技創新在中小學一定能夠呈星火燎原之勢得到巨大的發展。4月15日也被定為深中初中部的創客日,每年在這天都會舉辦學校的創客節。同時,深圳中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富有挑戰性的高端學術競賽拓展視野,參與的競賽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包括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國際青年物理學家錦標賽、FIRST機器人大賽、CTB中國大智匯創新研究挑戰賽等在內的50余項國內外學術活動。
三、從制度和資源供給上充分保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創新,尤其要在制度上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深圳中學創新活動中心是各創新體驗中心和創新實驗室交流共享的平臺,專門負責學校的科技與創新教育,包括設計與規劃創新課程、組建優秀教練團隊、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意大賽、開展高端學術活動等。為了拓展師生創新研究視野,近六年來,邀請丘成桐院士、諾貝爾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和羅杰·科恩伯格教授、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院士等海內外20余位著名學者走進“深中大講堂”,為師生帶來學術盛宴。
為進一步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華為合作設立“深圳中學—華為特殊人才獎”,在初高中階段發掘并資助那些在基礎科學領域有特殊專長的天才、偏才、怪才,助力他們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目前已啟動“個別化教育計劃”,該計劃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和實際需求擬訂的針對每個有特殊需要及才能的學生實施的教育方案;它既是有特殊潛能學生教育和身心全面發展的一個總體規劃,又是學校未來針對其特質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南。
四、培植人人參與、個個創造的校園創新文化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眲撔挛幕脑杏c生成不僅需要宏觀層面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而且還需要學校的制度保障和文化熏陶以及教師的理念認同和踐行。創新教育不是僅局限于信息技術課堂或者一些特定的選修課和社團,深圳中學鼓勵教師根據所在不同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差異,采取適當方法將創新思維整合融入現有課程體系,融入日常的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創新是一粒種子,它可以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創新是一個理念,它可以體現在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創新是一種文化,它可以融入學?;顒拥姆椒矫婷?。辦學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圍,拿“泡菜”打比方,“泡菜的味道決定于泡湯,泡菜水好,無論是白菜、蘿卜、黃瓜,泡出的味道都好,否則,結果相反”。
目前,深圳中學創客文化逐漸深入人心,學校逐漸形成人人有創新、個個出創意、動手與動腦緊密融合的學習氛圍。在創新文化生態的浸染中,深中學子的創新素養得到大幅提升,學校創新教育發展成績驕人、碩果累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中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朱華偉 作者系廣東省深圳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人民教育》2022年第24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humansoftheke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