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聚集地,高校充分發揮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作用,是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體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任務。盡管浙江具有“富裕程度較高、發展均衡性較好、改革創新意識濃”等先發優勢,但省內11個市、90個縣(市、區)中有26個山區縣和6個海島縣,山區(海島)縣的土地面積、人口分別占全省的45%、24%,而經濟總量占比只有9.65%。由于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山區(海島)縣已成為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薄弱環節。
當前,從查漏補缺,縮小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角度出發,探索山區海島發展新路勢在必行。其中,高等教育應當發揮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補齊科技人才短板
推動山區(海島)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校對山區(海島)縣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創新要素轉移。高??梢酝ㄟ^設立研究生工作站、高層次人才工作站、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多種形式,積極推動技術、人才、信息等創新要素向山區高效轉移流通。同時,可以通過“定向培養”和培訓,以及鼓勵大學生參加“三支一扶”、報考大學生村官等多種形式加強山區(海島)縣科技人才的有效供給。浙江是數字經濟的先發地,高校還要著重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
校政企聯動。怎樣實現山區(海島)縣產業幫扶需求的常態化采集、精準化對接?科技特派員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當前,省內高校、科研院所應聯合政府、企業,在建立縣域科技特派員“需求庫”和“備選庫”上下功夫,推動科技特派員扎根山區(海島)縣。校、政、企三方攜手,共同健全科技人才的發現、培養、激勵機制,為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向山區(海島)縣開展有針對性的科學研究創造良好的科創環境,構筑山區(海島)縣科技、人才隊伍新格局。
深化結對幫扶。2022年,在全面落實“一縣一策”、大力培育“一縣一業”的基礎上,浙江省科技廳牽頭實施了浙江省26個山區縣與大院名?!耙豢h一校(院)”結對合作行動,力推山區縣科技創新。此外,寧波大學還積極探索以黨建為統領的“大學小鎮”合作模式,將校地合作下沉到鄉鎮。該項目由院士牽頭,項目團隊在鄉村產業、鄉村治理、鄉村人文等多方面與鄉鎮開展合作和幫扶,共同打造發達地區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樣板,在山區(海島)縣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創新縣域高等教育
浙江的高等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即使經歷過省內一些高校辦學向縣域擴散的大潮,山區(海島)縣也未能充分享受相關紅利。當前,發展山區(海島)縣高等教育,對于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一方面,可以大力引進國內外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結合縣域產業經濟強項,引進高校開展校地合作辦學,通過共建產業班、產業學院和科研機構等多種形式,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賦能。根據國家和省域經濟產業布局,科學優化學科布局、專業結構,增強省內東部高等教育資源富集區向山區(海島)縣的“溢出效應”,統籌推動高水平大學群、學科群和專業群建設,形成地區差異化、錯層式發展格局。
另一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區域戰略統籌,完善區域利益補償機制。深入推進高校與山區(海島)產業結構聯結,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引導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關鍵要素向山區(海島)傾斜供給,強化區域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協同性、一致性。同時,在人才流動、異地辦學、產學研轉化等方面,形成資源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的利益共享、成本分擔與補償機制以及人才激勵機制,避免區際高層次人才等優質資源“逆向流動”。
“引資”更要“引智”
在推動山區(海島)實現物質財富跨越式發展的同時,還必須實現精神財富的跨越式發展。這就需要發揮高校智庫優勢,引導社科界共同努力,以學術研究、學術創新來推動山區(海島)大發展、大繁榮。
2021年8月5日,浙江省社科賦能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行動動員部署會召開,通過了《三門共識:社科賦能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行動的倡議》,社科賦能行動全面啟動。該行動由浙江省社科聯牽頭組織,由各市縣社科聯、高校社科聯、新型智庫、業務主管社會組織、之江青年協會等多方參與、協同聯動。以全省社科界專家特別是高校社科專家為骨干,組織成立數十支專家團隊,進一步整合高校智力資源。
一年多來,浙江省委黨校、浙江省社科院、浙江大學等20余個單位和智庫、協會發揮各自優勢,為山區(海島)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特別是省、高校、縣社科聯三級聯動,高校組織專家團隊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實地調研,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方案。
2022年底,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文化人才賦能作用,浙江省委黨校、浙江大學、寧波大學、臺州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院校專家組建了山區(海島)縣文化特派團,重點聚焦“引育一批本土文化人才、開展一批文化服務活動、實施一批特色文化項目、產出一批優質文化成果”等“四個一批”文化服務內容,提供有針對性的精準服務,力求2023年文化人才賦能產生實際成效。
(作者單位系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賦能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行動”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2月06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humansoftheke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