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jvrxl"><listing id="jvrxl"><track id="jvrxl"></track></listing></cite>

          <b id="jvrxl"></b>

          <p id="jvrxl"><thead id="jvrxl"></thead></p>

            <menuitem id="jvrxl"></menuitem>

                <span id="jvrxl"><big id="jvrxl"></big></span>
                首頁>檢索頁>當前

                避免詐騙陷阱給大學生就業添堵

                發布時間:2023-02-10 作者:鐘焦平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部評論

                2月6日,四川省公安廳公布的一起案例引發關注。犯罪嫌疑人胡某某成立四川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伙同17人專門針對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生和有培訓需求的應聘人員,在求職平臺上發布虛假高薪招聘信息,詐騙400余名求職大學生,涉案金額達131萬元。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較大。一些大學生渴望通過培訓、考證等方式增強求職競爭力,或者尋求更多的實習工作機會。除了參與校內或當地人才市場舉辦的現場招聘會和相關就業指導以外,線上求職網站、相應軟件也成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求職渠道的多樣性,加之有些大學生防范意識薄弱,某種程度上增加了風險點。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斷翻新作案手法,令人防不勝防。

                據公安部門梳理,有的以“高收入、高回報、免費培訓”為誘餌,設計招聘詐騙類陷阱;有的用培訓貸、傳銷類陷阱,誘騙強迫大學生貸款或參與刷單、傳銷等非法活動;還有的黑中介與不法企業串聯,騙取報名費、體檢費、押金等。這些詐騙手段之所以屢屢得逞,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以及求職焦慮等方面的心理弱點。這些詐騙陷阱如果在就業市場上長期存在,著實害人不淺。特別是大學生,除了金錢損失外,很容易身心受到傷害打擊,對就業失去信心,甚至承擔法律責任、為此付出不菲的代價。

                從各地已經發生的就業詐騙案例來看,雖然執法、司法部門不斷加大監督懲處力度,但是陷阱依然存在于很多隱秘的角落。例如,在網絡平臺,由于網站監管系統還存在明顯的漏洞甚至缺陷,技術被異化為“騙術”的事件屢有發生。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是企業的責任。提供培訓、求職信息的網絡平臺和企業,首先要增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擔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相關企業如果未履行風險控制責任致使群眾受騙的,將被依法追究責任。因此,就業信息平臺和企業在招聘高峰期尤其要加強信息排查,提高平臺公信力。

                對正處于求職關鍵階段的大學生來說,避免被陷阱套住,增強防范意識是最直接有效的防范方法。從現實案例來看,詐騙陷阱可能存在于就業路上的各個環節。騙取應聘者“好處費”、無故延長試用期、在試用期內不繳納社保只發放低廉的實習費用等,都利用了初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缺乏信息甄別能力以及維權意識不強的劣勢。因此,大學生求職首先要學會分辨招聘信息和相關公司的真實性,不可輕信社會上和網絡上的培訓、求職信息。在網絡上求職,一定要去正規大型網站。

                雖然當下的就業形勢仍比較緊張,但求職路上沒有捷徑,還需放平心態、穩扎穩打。想找到滿意的工作,大學生一定要基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做合理規劃、恰當取舍,切莫跟風參與不必要的培訓和實習。所有的詐騙,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騙取錢財。在求職路上,遇到與繳納費用相關的要求,大學生切記要三思而行,多向老師、家長征求意見,警惕求職的迫切心情被不法分子利用。

                目前,各地政府和學校都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想方設法為畢業生順利走入職場保駕護航。因此,應該把大學生就業路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列入關注范疇,予以積極化解應對。保障求職信息安全是攔截詐騙陷阱的“防火墻”。在技術的加持下,各地各??赏ㄟ^加快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塑,構建信息化就業服務新模式,推動構建學校、政府、企業、社會協同參與的就業服務共同治理機制。當可靠的培訓就業信息觸手可及,詐騙陷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及時的權益保護和就業指導是大學生就業路上的強大后盾。提高大學生就業防范意識和能力,還有賴于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過去3年,很多高校的線上就業指導體系逐步完善。這為更加精準、個性、及時的就業指導打下了良好基礎。相信高校秉承“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原則,加強科學的擇業觀、就業觀教育,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學生一定能夠在就業過程中磨煉自我,找到一展才華的舞臺。

                《中國教育報》2023年02月10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humansoftheke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人妻A片
                <cite id="jvrxl"><listing id="jvrxl"><track id="jvrxl"></track></listing></cite>

                        <b id="jvrxl"></b>

                        <p id="jvrxl"><thead id="jvrxl"></thead></p>

                          <menuitem id="jvrxl"></menuitem>

                              <span id="jvrxl"><big id="jvrxl"></big></span>